找到相关内容862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之类,也称之为“二边”,而所谓“人不二”或“不二”是既不是此,又不是彼,如非非有,非常非非常、非善非不善以及一即是无相、色即是空、无明实性即是明、世间即是出世间等,都是人不二法门。在《维摩诘经》中,...因此弘忍批评他这种见解“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”,“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”而慧能则运用般若中观的理论,认为身心从根本说来空无所有,垢净不二,以,直探心源,故说“佛性常清净(或本来无一物),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663986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理论基础上,大乘佛教进一步发展出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”(《中论》)、“色不异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...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(《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)、“凡所有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,即见如来”(《金刚经》)、“不断烦恼而人涅槃”、 “世间与涅槃无有分别,涅槃与世间亦无有分别’’(《维摩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——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

      应、随顺缘起法,彼不顿受持,不至到受,闻彼说者不欢喜崇习;而于世间众杂异论、文  辞绮饰、世俗杂句,专心顶受,闻彼说者欢喜崇习,不得出离饶益。  《杂阿含经》为古代印度的传统佛典,佛陀在其中...文字’。”  慧能指示人语言不着语言,人不着的言说方式,“对法”无疑是不可说的接引妙法。慧能以后,一花五叶,南岳系强调“说是一物即不中”,但其宗门与白居易同时的惟宽禅师则认为“无上菩提者,被...

    萧丽华 吴静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5864081.html
  • 从宗密《注华严法界观门》论华严真空观思想之正义

    与有的统一,是无。所谓“真空观”,就是要观宇宙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真空的,把色归于,达到色无碍的境界,以减除一切烦恼的束缚。真空观立有四句十门,表列如下:  其次,所谓“正义”,是指注释经文时,...“色不即,以即故。何以故?以青黄之,非是真空之理,故云不即”的注释里,宗密的解说说:  以闻经说色,不知色性,便执色相以为真空。故须简  也,此简凡夫及初心菩萨,不简小乘,小乘不计色为即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264124.html
  • 般若神韵诗--观色悟

    《诗集》,在《诗纪》卷三十七中也有记载。诗的开首二句便鲜明地阐述了大乘般若的观。般若所指之“”,不是纯粹的虚无,而是非有非无,无生无灭的妙旨,是扫一切、断言语道的真谛。但世人根机浅,难以了悟,...,借用玄学“得意忘言”的观点,说明观的妙义真谛,只能冥契意会,难以言传,但为了传播佛义,不得不借助语言比喻,让众生澈悟真谛。一旦悟到真谛,应忘却舍弃名言而达到通脱无碍的境地,摒绝一切名,摆脱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964133.html
  • 大乘非佛说辨

    篇,别以二门:初申四义以发论端,次成二量以破外执。所云初申四义以发论端者。  一者,法性安住性非所作义。此复云何?谓一真法界自性如如,本自无生后,亦不灭无人无我无法非法。是故经云:一切诸法自性皆,本来寂静自性涅槃。又云:是诸法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又云:如来出世,若不出世,法性安住,法界安立。诸如是等,不可胜举。以是因缘菩萨得二转依,涅槃称所显得,不称所生得,而正智之于真如,但为能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764161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在听的同时能有这种智慧自然生起,那就如同聋子的听力一样,在听者和被听者之间已没有明确的分别。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提到一切事物、众生的本性:  “……是诸法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……”  ...誓约。想除去二元对立的妄执,就必须学习将自心视为如同明镜一般,同时包括了主体及客体。如此,才能了解真实之及所具备自然、离于勤勇的三昧耶特质。  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都恒常享受性,他们不断地增益在禅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非无,非有非,中道实相。  佛法者何?除二执,断二障,证二,成二果。二执者,我执法执。二障者,烦恼障所知障。二者,生。二果者,菩提涅粲。由我执故,起烦恼障。由法执故,起所知障。由烦恼障生死相续,不得解脱。由所知障不证实,不成菩提。了知我法皆,便能除遣二执。二执除故,二障得断。二障断故,二果得成。故法相宗可以总括佛法而无遗。法相佛法平等平等。然在佛法全体系中所以别立法相宗者,则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864353.html
  • 冯学成--心地法门的关键

    就是它,它不需要你去增减,如《心经》里所说,“是诸法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”你看,现现成成,还需你做什么呢?所以真的不难啊。 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学什么都难呢?注意下面一句,“惟嫌拣择”。...—它明明是竹篦子嘛,唤作其它东西就与它的性能违背了。若不触不背,应该把它唤作什么才妥当呢?” 这里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逼拶。因为这是对思维的剥剔,离开了思维运动的规则。本来,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人为它安立之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364549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1)

    统一的组织原则,和事物因果循环的规律,从而断除自我观念而体证这统一的整体。  第四,佛教的因果循环律是说明事物之所以有,性无我律是说明事物之所以。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,因此与有不是对立的而是...和条件的综合而成。与有相反而适以相成。因此与有不可能相离而独立,所以说与有是不一不异的。由此可以进而推论,世间一切对立的事物都是统一的。佛教批评误解为断灭的人为“恶取者”,是诸佛所不救的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0.html